金、银及铂系金属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但由于价格昂贵,在许多方面限制了它们的使用。用电镀等方法使某些物体表面涂布一层贵金属,是满足人们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对贵金属大量需求的一种廉价方法。
我国古代在物体表面涂布的贵金属以金、银为主,传统的方法称为涂镀,也称为大镀。金、银涂镀多用于首饰、皇宫建筑、佛教庙宇及佛像神座等物体表面。这种传统方法已沿用了几千年。到20世纪初,我国开始引进电镀金、银的方法,但许多作坊仍然沿用我国传统的涂镀方法——火镀,并沿用古代涂镀工艺的现成名词,将电镀统称为“镀金”。
对铂系金属的电镀则是到20世纪才发展起来。铂系金属镀层一般呈银白色,熔点很高,化学性质相似且稳定,在现代工业中越来越重要,但因价格比金、银要昂贵得多,所以铂系金属的电镀主要集中在以其他材料为底材的电子产品及少量其他产品的电镀上。1981年以来,铂族金属在电子及电气工业中的用量占总用量的25.2%以上,其中铑用于电子产品的量占其总用量的53%以上。
电镀工业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
电镀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他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腐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及增进美观等作用。
电镀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加工行业,据粗略估计,全国现有15000家电镀生产厂,行业职工总数超过50万人,现有5000多条生产线和2.5亿〜3亿平方米电镀面积生产能力,电镀行业年产值约为100亿元人民币。
电镀企业集中分布在一些工业部门,33.8%在机器制造工业,20.2%在轻工业,5%〜10%在电子工业,其余主要分布在航空、航天及仪器仪表工业。我国电镀加工中涉及最广的是镀锌,占45%〜50%,镀铜、镍、铑占30%,氧化铂和阳极化膜占15%,电子产品镀铅、锡、金约占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