钯 百度百科(钯这个字念什么)

magjs 钯 百度百科(钯这个字念什么)已关闭评论782 次浏览阅读模式

有铂金和白银的合金吗?

1、颜色区别:铂金用肉眼看的话是灰白色的,质地对比坚固;白银用肉眼看,色彩是洁白的,质地对比细腻光润。

2、硬度区别:铂金的硬度为4.3,质地坚固,比较坚硬 ;白银的硬度比铂金要低,硬度为2.7,质地稍微软一些。

3、符号标记区别:每件首饰都有行业印记,所以见到是Pt,那就是铂金;要是见到S,或者见到Silver,那就是白银。比如S925,就代表是925银;另外,对铜质镀银符号要注意,它是SF。

4、重量区别:铂金的密度高,比重是21.4千克/立方米。白银的比重是10.49千克/立方米。这样,同一体积的白银分量只有铂金的一半,两者拿在手上一掂量,铂金更重,白银轻一些。

5、加热区别:铂金加温或火烧,冷却后,色彩是不变的;而白银加温或火烧,冷却后,色彩就显润赤色,或是黑赤色。

扩展资料:

伪劣品的鉴别

市场上出售的K白金饰品,不是白金,很多消费者不明真象,当成白金饰品购买是错误的。白色K金中完全不含有白金,其主要成分是黄金,是黄金与其他金属如银,铜,镍,锌等的合金。白色K金在英语中写作KARAT.WHITEGOLD(WG),K仅限于表示成色,它是黄金与其他金属如银,铜,镍,锌等的合金。

二者外观差别很小,但仔细观察可见铂金颜色为灰色调的银白色,光泽比较强,同种款式的铂金饰品重量约为白色18K金的120%(18K金的密度约为14.64g/em3)。一般白色18K金在加工时都会在表面镀钯或铑,但多不耐久,易磨损。而铂金的物化性质稳定,不易磨损和受侵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铂金鉴别

史家誉为古典兵器的是哪本书?

《武备志》是明代重要的军事著作,属于中国古代字数最多的一部综合性兵书。

明朝茅元仪辑,240卷,文200 余万字,图738幅,有明天启元年(1621)本、清道光中活字排印本、日本宽文年间(1661~1672)须原屋茂兵卫等刊本流传。清乾隆年间曾被列为禁书。

作者简介茅元仪(1594~1644?),字止生,号石民,归安(今浙江吴兴)人,自幼"喜读兵农之道"(《石民四十集》卷69),成年熟悉用兵方略、九边关塞,曾任经略辽东的兵部右侍郎杨镐幕僚,后为兵部尚书孙承宗所重用。

崇祯二年(1629),因战功升任副总兵,治舟师戍守觉华岛(即菊花岛,今辽宁兴城南),获罪遣戍漳浦(今属福建),忧愤国事,郁郁而死。他目睹武备废弛状况,曾多次上言富强大计,汇集兵家、术数之书2000余种,历时15年辑成《武备志》。

全书分五部分。

《兵诀评》18卷,辑《孙子》、《吴子》、《司马法》,《三略》、《六韬》、《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太白阴经》等九家兵书。

《战略考》31卷,辑历代用兵得失,起自春秋,迄于元代。

《阵练制》41卷,辑历代阵图、教练将士、训习弓、弩、剑、刀、枪、镋钯、藤牌、狼筅、棍、拳技艺。其中刀法演示还把部分刀手画成猿猴。

《军资乘》55卷,辑立营、行军、旌旗、军械、战船、火器、屯田、水利、河槽、海运、医药、马匹等事。

《占度载》96卷,辑阴阳占卜、奇门六壬及方舆、海防、江防、航海等事。

古人常练的十大神功现在还存在吗?

古人练的十大神功现大多已失传,十大神功如下:

《易筋经》

这部著作比较传奇,具体作者已经不能考证,不过普遍认为是由明朝的天台山紫凝道人所作,只是假托达摩之名而已。当然,此书的内容并不像小说中那么神奇,而多为导引、按摩、吐纳等中国传统的养生功夫。

相传《易筋经》与《洗髓经》均为达摩所留,其中《洗髓经》是内修之典,并没有流传于世,而《易筋经》是外修之功法,流传至今。

《武经总要》

为宋仁宗时的文臣曾公亮和丁度所作,是北宋官方修订的一部军事著作,不过其中又有关于武术的介绍,还有关于武器的制造。其中在士兵的“教育训练”方面,便有不少关于武术的内容。

《角力记》

根据《宋史·艺文志》的记载,该书作者为调露子,但具体姓名和年代仍然待考。该书是中国五代十国到宋初的有关角力和拳术的史料书,有述旨、名目、出处、杂说等篇。

不过《角力记》的原本已经遗失,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整理古书时,著名藏书家吴翌凤收集到一些残文,并加以整理再版,今存琳琅秘室丛书本。

《拳经》

为明朝时期少林寺的玄机和尚口传,由陈松泉执笔而著,此后又先后经康熙年间的张孔昭和乾隆年间的曹焕斗补充完善。内容主要分“拳经”及“少林拳术精义”两个部分,算是比较正统的“武功秘籍”了。

△《拳经》

《纪效新书》

为明朝戚继光所作,是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战争期间练兵和治军经验的总结,乃是一部军事著作。不过,其中同样对武术多有涉及,收录了“杨家六合八母棍法”、俞大猷的《剑经》和戚继光自己编写的《拳经》32势图决等。而在《拳经》当中,对太祖长拳也有论述。

△《纪效新书》

《三才图会》

为明朝王圻及其儿子王思义所作,是一本百科式的图录类书,内容较杂,分天文、地理、人物、时令、宫室、器用、身体、衣服、人事、仪制、珍宝、文史、鸟兽、草木等十四门。

△《三才图会》

其中在“人事”类中,记载了“射法图器”、“马箭图”、“拳法图”、“棍法图”、“旁牌势图”等,其中多录自《纪效新书》。而在“器用”类中,又从《武经总要》中收录了不少武术器械图解。

《五杂俎》

为明代谢肇淛所作,乃是一部著名的笔记著作,其中内容较杂,多有引用前人内容。在武术方面,他主要记载了明朝时期的武术情况,并将少林寺的一些拳法进行了汇总,而第二卷也介绍了射、拏、拳、棍、枪、筅、牌、刀、剑、短兵等一些短兵器的使用技巧。

《武备志》

为明代茅元仪所作,乃是中国古代字数最多的一部综合性兵书,全书共240卷,文200余万字,图738幅。

虽说《武备志》是一部兵书,但其中亦有对武术的描述,在第84—92卷,便有弓、弩、剑、刀、枪、钯、牌、筅、棍、拳等武术图解,并收录有戚继光、程宗猷的部分武术著作,例如《武备志》《武经总要》、《虎吟经教弓》、《事林广记》、《黑鞑遗事》、《剑经》等。

《手臂录》

为明末清初的吴殳所作,该书主要对各家枪法和单刀做了论述,尤其是峨眉枪极为推崇。全书共有五卷,分别由四卷正文和附卷组成。

△《手臂录》

从内容来看,其卷一主要包括枪王说、石家枪源流述、枪根说、六家枪法说、脱化说、短降长说,卷二主要包括戳法、革法、步法、枪法微言、马家枪二十四势、枪法二十四势歌诀,卷三主要包括单刀手法说、单刀法十八势、单刀法歌诀,卷四主要包括马家枪考、沙家竿子用法说、临阵兵枪说、叉说、狼筅说、藤牌腰刀说、大棒说、剑诀、双刀说,附卷主要包括峨眉枪法并序、峨眉枪法原序、梦绿堂枪法并序、程冲斗十六枪势等内容。

《陈氏太极拳图说》

为清代陈鑫所作,是一部耗费了十余年的太极拳著作,书中主要讲述了太极拳的动作及理论,且配有大量图解,是一部全面介绍陈氏太极拳的专著。

综上所述,虽说这十本被网上传为“十大武功秘籍”,但总体来看,大多为军事著作或杂记,只有个别为专门记述武术的专著,强身健体或许有效,但想要凭借“秘籍”成为武林高手,恐怕很难。

古典兵学百科全书是哪本书?

古典兵学的百科全书是《武备志》。

《武备志》是明代茅元仪编撰的一本综合性兵书。

书中分门别类地记载了两千多种军事著作,还记录一部分明代著名将领例如戚继光等人的治军、练兵、作战等方面的内容。

《武备志》全书有200多万字,附有图片738幅,是中国古代字数最多的兵书。

书中收录了《武经七书》、《太白阴经》等兵书的部分内容,并对其进行评价;选录了从春秋战国时期到元代以来的著名战例、例如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并进行分析点评;记载了古代各种阵法,并附图,例如著名的诸葛亮的八卦阵、李靖的六花阵、戚继光的鸳鸯阵等。

此外、书中还记载了军用物资的详细内容,例如行军设营、作战布阵攻守城池、配制火药、造用火器、河海运输等事项,还包括各种兵器。也详细描述了如何观测天文气象,载了明代山川形势、关隘要塞、道里远近等地理内容。

日本诺奖获得者?

1、汤川秀树:毕业于京都大学,194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在阳质子和中性子之间作为媒介作用的核力,他预言了中子的存在。

2、朝永振一郎:毕业于京都大学,1965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以“超多时间理论”和“鱼贯而入的理论”闻名,在量子电磁力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方面做出重大贡献。

3、川端康成: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雪国》一书生动的描写了人生哀伤的幻想和美,从而被称作现代日本抒情文学的经典。另外《伊豆舞女》《千羽鹤》《山之音》等。

4、江崎玲於奈,毕业于东京大学,197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研究关于半导体,超导体隧道式效果,创始了隧道二极管。

5、佐藤栄作(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197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作为日本第61任、62任、63任首相,代表国家自始至终反对持有核武器,对太平洋的和平安定做出了贡献。

6、福井谦一(毕业于京都大学,198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他开拓了“新领域的电子轨道理论”,对有关化学反应过程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7、利根川进(毕业于京都大学,1988年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任麻省理工工学院教授。他获奖的原因是阐明了“多种抗体培养的遗传原理”,此项成果受到高度评价。

8、大江健三郎,毕业于东京大学,获1994年文学奖,日本当代著名的存在主义作家,以个人魅力来写人物以实现小说的现实性。

9、白川英树,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获2000年化学奖,开辟高分子电子学的先河。

10、野依良治,毕业于京都大学,获2001年化学奖,为“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的发展作出贡献。

11、小柴昌俊,毕业于东京大学,获2002年物理学奖,他的“神冈中微子观测”获得高度评价。对查找宇宙中微子作出贡献。

12.田中耕一,毕业于日本东北大学,获2002年化学奖,得奖成果“蛋白质解析技术开发”,是诺贝尔化学奖创设以来最年轻得主。他的研究使癌症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13、南部阳一郎毕业于东京大学,美国籍,与益川敏英和小林诚共同分享了200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4、小林诚毕业于名古屋大学,与益川敏英和南部阳一郎共同分享了200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5、下村修,有机化学家、海洋生物学家,因为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而获得了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儿子下村努是资讯安全及计算物理学方面的专家。

16、益川敏英,毕业于名古屋大学,同时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200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使日本获得该奖项的人数上升至七人。获得诺贝尔各个奖项的人数上升至十五人。

17、根岸英一,毕业于东京大学1935年7月14日-),2010年诺贝尔化学家得主,普渡大学教授。

18、铃木章,毕业于北海道大学,1930年9月12日-),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北海大学荣誉教授。

19、山中伸弥,1962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府,日本医学家,京都大学再生医科研究所干细胞生物系教授,大阪市立大学医学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心血管疾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201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20、中村修二,1954年5月22日出生于日本伊方町,日裔美籍电子工程学家,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工程学院材料系教授。2014年10月7日赤崎勇、天野弘和中村修二因发明“高效蓝色发光二极管”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1、赤崎勇,1929年1月30日出生于鹿儿岛县知览町,毕业于京都大学,是日本半导体科学家。2014年10月7日,赤崎勇与天野浩、中村修二共同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发明了高效的蓝色发光二极管”,让明亮且节能的白色光源成为可能。

22、天野浩,1960年9月11日出生于日本滨松,毕业于名古屋大学,是日本电子工程学专家。因“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他与赤崎勇和中村修二共同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3、大村智,1935年7月12日出生于日本,有机化学家,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北里大学荣誉教授。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24、梶田隆章,1959年出生,日本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日本埼玉县出身,埼玉大学理学部物理学科毕业。理学博士(东京大学)。现任东京大学宇宙线研究所所长、同研究所附属宇宙中微子观测信息融合中心负责人。201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5、大隅良典,1945年2月9日出生于日本福冈县福冈市。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现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前沿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与荣誉教授。2016年,因在细胞自噬机制方面的发现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6、本庶佑,1942年1月27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免疫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日本学士院会员。现任京都大学高等研究院特别教授、静冈县公立大学法人理事长。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迄2018年,已有26名日本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包括2名美籍日裔诺贝尔奖获得者)。除欧美诸国之外,日本是获奖人数最多的国家。日本七所旧帝国大学的毕业生或教职人员占据了亚洲地区超半数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名古屋大学诞生了日本乃至亚洲最多的诺贝尔奖得主。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magjs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3月5日 11:58:1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agjs.com/38774.html